【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点燃科创“强引擎” 激活工业新动能

©原创   07-14 08:05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 熊业欣)今年以来,创新愈加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脉动中的强音。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东贝电机变频电机生产线车间,槽底机将长短相同的绝缘纸严丝合缝地塞到定子铁芯当中,节奏鲜明的机械声,如同奏响一曲工业交响曲;

省级5G工厂劲佳科技车间里,一块大屏实时跳动着各项生产数据,工人熟练操作数字化系统,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湖北省制造单项冠军”企业冯家山硅纤的产线上,硅灰石原矿石从提纯、气流粉碎、分级,再到封装、打包环节,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干预……

如今科技力量已然成为大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破冰突围的“利器”和“法宝”,也成为推动我市工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的新动能。

东贝电机智能自动化生产线

科创平台“牵线搭桥”,产学研用协同解难题

“王总,您之前在平台上发布技术需求,我们省内好几所高校有合作意向,您看什么时候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初步解决方案,进一步推进合作。”7月1日,市科技局成果与创新服务股职员王凯,正通过电话耐心地与一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沟通。这通电话,是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科创供应链平台作用,精准对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过去是企业提需求,但不知道找谁;高校有成果,却不知道怎么落地。”王凯告诉记者,科创供应链平台就像一个集技术、人才、金融需求为一体的淘宝网,能够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供需有效匹配和创新投入风险政企共担两大关键问题,使企业研发合作选择的空间更大,匹配效率更快和精准度更高。

高耐斯盛生产车间

黄石市高耐斯热工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热交换器零部件以塑代钢”技术已有三年,迟迟未能取得突破,市科技局和大冶湖高新区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指导该公司在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发布了以塑代钢的技术需求和专业人才需求,问题一下子迎来了转机。

黄石市高耐斯热工设备有限公司战略技术部部长陈辉说:“发布需求消息一个星期之后,公司就迅速和湖北工业大学陈水胜教授团队完成接洽。经过深入磋商,双方达成相应的课题攻关方案及项目合作意向书,并展开相关技术实质性研发合作。”

“公司技术部门认为产品的轻量化、精品化是行业发展趋势,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研发突破‘以塑代钢’的核心技术。但由于理念前卫,且公司技术人员专业受限,项目研发进展一直不理想。”在遇到陈水胜教授团队前,陈辉也曾试图联系高校和科研院所,寻求技术支持,却屡屡碰壁。“作为民营企业,我们的研发实力和人才储备有限。之前企业技术开发和人才招引要靠自己摸索,成本高、效率低,现在通过科创供应链平台,能将科研单位和专业人才连接起来,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陈辉说。

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大冶市服务驿站挂牌成立

自科创供应链平台推广运用以来,我市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行动”“科创下午茶”银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华科、武大等高校专家进行企业技术需求诊断服务,平台运用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我市有450家企业入驻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已实现全覆盖,发布需求584项,完成对接295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25.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4.9%。

“单项冠军”深耕细分领域,“大冶制造”登上全球舞台

在我市工业版图中,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民营企业正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它们或许不为大众熟知,却在各自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未必庞大,却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在国内外市场赢得关键话语权。

日前,省经信厅公布的“2024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我市红鑫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7月11日,记者走进红鑫模具,生产车间内,850轧机炉火正旺、熔浆翻涌。不同尺寸的合金模块经过加热、轧制、退火、锯切、洗磨、热处理等多道工序后,有序出炉等待发出。

红鑫模具生产车间

“生产合金模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规格的齐全性,而我们的850轧机能够生产上千种规格。”该公司总经理占世旺介绍道,这台关键设备可生产厚度5mm—80mm、直径50mm—400mm、宽度20mm—810mm的各类合金模块。“这意味着,小到手机摄像头、大到汽车零部件的模具所需模块,红鑫模具都能提供。”凭借强大的规格覆盖能力,红鑫模具已成长为华中地区库存最丰富、规格型号最齐全的合金模块供应商。其产品不仅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设有销售网点,更远销俄罗斯、英国、印度、北美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将“大冶制造”推向世界舞台。

如今,像红鑫模具这样深耕特定细分市场、拥有国内领先生产技术或工艺、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的企业,正成为我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力量。

为持续支持此类标杆企业发展,我市将依据《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大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冶政规〔2025〕1号)文件精神,对包括红鑫模具在内的1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每家企业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重点工作,积极落实各级扶持政策,搭建高效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企业成长。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5家。

科研机构开放日活动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专精特新企业焕发活力

7月10日,大冶市晨茂铝业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原材料源源不断投入生产线,新购入的破碎机轰鸣运转,火花四溅,一派热火朝天。而就在一个多月前,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还在为流动资金发愁。

该公司行政主管张国瑞坦言:“我们给下游供货的账期长达数月,这期间采购原材料的资金压力全压在自己身上。年初开始,公司周转资金就越来越紧张了。”

在市经信局上门走访时,晨茂铝业反映了这一困境。“企业贷款资金从何而来?如何能更精准、更有效地解决像晨茂铝业这样的优质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离开企业后,走访人员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今年6月,好消息传来——我市即将召开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政策宣讲培训会。得知消息后,市经信局等部门单位立刻通知了晨茂铝业在内的一百余家企业参会。工作人员特别强调:“这项政策,正是为你们这样经营良好但缺乏抵押物的优质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能让你们凭借自身商业价值获得纯信用贷款!”

政策红利迅速惠及企业。“真没想到这么快!”张国瑞欣喜地说,“我们线上申请的500万元纯信用贷款,从提交申请到资金到账,只用了短短4天!”这笔“及时雨”般的资金,立刻被投入到原材料采购和新增碎石机等关键设备上,车间里那台奋力工作的新破碎机,正是政策成效最生动的注脚。

截至目前,大冶市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平台注册企业数已达11075家。继晨茂铝业之后,华锦智能装备、志联模具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功获得授信放款。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放款62笔,总金额达2.29亿元。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正精准滴灌着大冶实体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专精特新”幼苗,助力它们茁壮成长,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无止境,突破不止步。今年以来,我市突出创新开放,彰显转型之变,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加速构筑发展新优势,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未来,我市将持续强化以科创引领工业振兴行动,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点燃“科创引擎”。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吴海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