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 通讯员 陈栋)7月24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25年我市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新鲜出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黄石市2.4、1.5、1.1个百分点。
从公布数据看,我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为“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半年大冶经济具体表现到底如何?
双轮驱动夯实底盘
华兴玻璃生产车间
晶莹剔透的玻璃瓶在传送带上自动流转,机械臂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数字大屏实时显示各项生产指标……在华兴玻璃窑炉的智能中控屏上,数字正以秒为单位跳动——这条刚完成亿元技改的生产线,单炉效率提升40%,每小时多产出3.2吨特种玻璃。
通过数字化运行和对窑炉熔化过程的精准控制,华兴玻璃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各项生产成本下降2%。特别是PPC系统的应用,将瓶重误差精准控制在1克以内,为小口压吹生产工艺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检测设备升级引入AI功能后,产品剔除精度高达98%。依托创新打造的智能化生产线,华兴玻璃成功从传统制造模式转型为网络化灵活生产体系,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企业长远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贝电机生产车间
这是大冶工业的微观切片:上半年,我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0.42亿元,增长10.2%,31个行业中18个保持正增长。当渤海生物在生物苷水溶性复合肥领域崭露头角,长城汽车、大美科技等企业持续发力,拉动十大支柱行业15.4个百分点的增长,把工业增加值推至12.2%的增速高地。
内需潜力加速释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8.03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铜都消费节、直播电商、半程马拉松和龙舟赛等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激活消费市场,直接拉动消费超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增长12.5%,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其中新冶特钢技改、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二期等90个亿元级项目加速推进,投资消费“双引擎”驱动效应显著。
动能转换蹄疾步稳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稳则大局稳。今年来,希望、机遇吹响了我市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号角。
在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普畅智能科技生产车间的机械臂划出银色弧线,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这家去年才入驻园区的“新生代”企业,正以“8个月试生产、2025年三季度全面投产”的目标,在国产汽车核心部件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普畅科技车间内,技术人员正逐项调试设备
今年来,我市“3+2+X”集群加速成型,上半年完成产值262.7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我市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占我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八成。以长城汽车为龙头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上半年产值突破61亿元,同比激增65%,成为集群最大拉动力。东贝铸造二期刹车盘项目将产品附加值提升15%-30%,汽车铸件业务占比从20%提升至50%,成功打入华晨宝马、理想汽车等供应链体系。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成为转型核心动力,上半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数341个,同比增长20.07%,投入研发费用27.84亿元,增长8.7%,《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压铸模具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获得省级资金100万元支持。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上半年,全市19家企业通过《黄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专家验收,企业数字化诊断覆盖率已达86%。
绿色转型点石成金
金桥生态园非遗打铁花
月夜下的金桥生态园流光溢彩,30米长的瀑布烟花如梦似幻,500亩园区内游客如织,孩童追逐着水花欢笑奔跑,非遗打铁花的炽热铁星与湖面倒影交相辉映,7月5日启幕的金桥夏夜嘉年华,将金山店镇的夏夜点燃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金桥生态园的璀璨灯火背后,蕴藏着一场深刻的生态嬗变。
“刚来的时候,这里到处都是石头、矿渣,树种下去都难成活,如今却绿树成荫,花开满园,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金桥生态园的资深园艺师薛世财感慨道。他从建园之初就在这里辛勤耕耘,见证了园区从荒芜之地到如今繁华盛景的蜕变。
绿意盎然的金桥生态园
昔日的矿坑沟壑,如今成为80余万株苗木茁壮成长的生态区,森林覆盖率跃升至80%。开发出了农林产品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休闲体验、亲子游乐、露营烧烤、研学等项目,焕发出勃勃生机。
金桥生态园只是全市生态修复成效的缩影。作为全国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试点,我市累计修复开山塘口70余个,治理历史遗留矿山达87.3%,金湖生态园、金桥生态园等项目将7500亩废弃矿区实现生态转化,组织“上春山、采春茶、游大冶”等各类文旅推介会10余次。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人次约442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约28.8亿元。
同时,低碳经济加速崛起,我市工业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尖峰水泥深度脱硝、冯家山硅纤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5%等项目,推动企业“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52.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1.3%;“光伏+储能+氢能”产业链初具规模。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1.2%,在黄石名列前茅,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民生底色日益鲜明
举办招聘会
6月27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招聘夜市在雨润中央商场热闹开场。我市2025年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攻坚”专场夜市在此举行,为高校毕业生、暂失业青年与企业搭建起便捷高效的双向服务平台。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依托“大冶公共招聘网”和“大冶就业”小程序发布网上招聘会信息;线下,精心组织30余家企业人事专员来到现场,为求职者打造零距离了解岗位信息、企业状况的平台。现场还设置了综合服务区、现场招聘区、技能培训咨询区、职业指导区,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据统计,上半年我市新增城镇就业7525人,“线上+线下”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4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个,网络直播覆盖6.1万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3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22人。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出台最高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和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返乡来冶创业分别为2581人、4925人,激发“大众创业”活力。
同时,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投入33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安装空调3072台,10万师生实现清凉度夏;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更新高端医疗设备,免费为1761名女教师提供健康筛查;上半年已完工自来水进村入户行政村7个、在建8个;打造高质量“四好农村路”101.3公里,串联2400家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2%。我市不仅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更有4个村镇、3个单位、1户家庭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目标,持续做强产业集群、做优生态文章、做深区域协同,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大冶样本”。
一审:陈 雪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