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进行时】订单“种”到田头 粮农吃上“定心丸” 殷祖稻谷丰收“新事”

©原创   10-17 08:18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张蕾 通讯员 江浪 吕相林)秋风送爽,稻浪翻滚。10月15日上午,殷祖镇五庄村大畈,种粮大户周光松400余亩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勾勒出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今年我这香稻,一亩能打到1200斤!”看着颗粒归仓的稻谷,周光松脸上洋溢着喜悦。他种植的“玮两优钰占”“青香优261”等优质品种,以其出色的米质和产量,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问及高产秘诀,周光松坦言,除了精细的田间管理,今年让他心里最踏实的,还是那份早已签好的“订单合同”。

就在今天,刚刚收割下的稻谷,并未运往周光松自家的晒场,而是直接装车,发往了阳新湖园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场从播种前就已确定的“牵手”。

“过去粮食丰收了,心里也七上八下,担心市场价格波动,担心找不到好买主,粮食储存更是个大难题。”周光松说起变化,感触颇深,“现在完全不同了!种子刚下地,销售渠道就已经打通。我们只管按照订单要求,种出好粮食。心中更有底气,也更有保障了。”

周光松算起了一笔“安心账”:订单模式不仅锁定了销路,更重要的是收购价格也比市场价更高,而且因为是点对点直供,收割好的稻谷可以直接装车发货,中间省去了晾晒、仓储等一系列环节,投入成本小了很多,也完全不需要再为储存问题发愁。“这等于把我们种粮户最大的后顾之忧给解决了!”他笑着说。

周光松的这份“底气”,源于殷祖镇农业部门从“管理者”到“服务员”和“合伙人”的角色之变。

据殷祖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吕相林介绍,为了彻底激发种粮积极性,他们由过去“等大户来问”变为现在主动靠前服务,组织专人定期上门,讲解各类补贴政策,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技术。

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积极充当“红娘”,为种粮大户与粮食企业牵线搭桥。“我们推动发展订单农业,就是希望通过长期购销合同,稳定他们的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卖粮难’。”吕相林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能赚钱、有保障、前景好的生产环境。”

订单农业的“定心丸”效应,正转化为殷祖镇粮食生产的实实在在的丰收。据悉,2025年殷祖镇一季稻生产面积达18500亩,晚稻132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中晚稻收割面积近六成。数据显示,今年一季稻平均单产约550公斤,晚稻约400公斤,较上年增产5%以上。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