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30载 铜都焕新彩】大冶一中:树人育才守初心弦歌不辍竞风流

©原创   12-24 09:22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天地洪炉,造化大冶,千年铜都古老文明的印记在这里薪火传承,历久弥新。自1912年“大冶县立普通中学”成立于武校场,百余年来三迁校址,六易校名,大冶一中及其前身饱经时局动荡,阅尽人事沧桑,在艰难曲折中走过了一条自强不息之路。

大冶一中沐世纪风雨而行,秉承“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依法治校、民主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实施“品牌立校”发展战略,为国家培育各类英才数以万计。自迁入新校区以来,有14000余名学生升入重点大学,21人获省市高考状元,66人升入北大、清华,并为高等院校输送了音乐、美术、体育和空飞等专业人才76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中国最佳楹联教育基地”“全国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绿色学校”“黄石市高中教学质量卓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俯瞰大冶一中

党建筑魂 引领发展方向

作为地区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大冶一中不仅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而闻名,更因其坚定不移地将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大冶一中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校党委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党员学习党的最新精神,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创新党支部建设和规范党内生活,根据党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党支部设置。把党支部建在了年级上,打通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使党支部工作与年级工作有机结合,支部书记、支委在年级扎根,参与年级管理。

为了加强党组织建设,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党建工作机制,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党支部,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校风。同时,学校还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三亮一争”活动的开展,引导党员处处亮身份、时时有激情、事事在状态,争当教学能手和育人模范;并扎实运用“三亮一争”活动结果,选树担当典型作为先进模范学习,常态化评选“优秀班主任示范岗”“优秀教师示范岗”“优秀师德标兵示范岗”“优秀学科带头人示范岗”等党员示范岗。

教学楼

名师荟萃 助力教育腾飞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冶一中深知人才是第一资源,名师则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名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大冶一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名师的培养和引领作用。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形成了以名师为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格局。

为了让名师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为他们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一方面,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鼓励他们在各自领域内深入研究,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则是推行“青蓝工程”,让年轻教师与名师结成帮扶对子,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进步。名师们在教学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和帮助,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大冶一中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变革。老师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启发引导、互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数学课则采用问题导向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英语课堂更是充满趣味性,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校园环境

特色鲜明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大冶一中积极探索特色教育路径,力求构建一个既能满足国家人才培养标准又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生态系统。这一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挖掘其潜能,助力每一位学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冶一中大力发展艺术体育教育,将其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无论是音乐舞蹈、绘画书法,还是篮球足球,学生们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深入学习。每年一度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更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多个社团组织,如话剧表演社、播音主持社、文学社、街舞社等,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够掌握至少一项艺术或体育技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大冶一中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将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技艺传承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特色教育,大冶一中成功打造出了一套独具魅力的教育模式,既符合现代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又保留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德育为先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在大冶一中,“立德树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价值。学校遵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思想,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现代德育教育手段为支撑,推行“政教+团委+年级+班级”四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模式,着力完善方向正确、内容丰富、载体多元、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新举措。

大冶一中构建了“学科课程”“思政课程”“选修课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班主任成长课程”“生命安全课程”“法制教育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八大德育课程。一方面学校德育特色课程一月一主题,例如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系列主题班会课;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强调课程思政的方向引领,在常规的教案检查中要求教师在学科课程中要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引导。

为了丰富德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大冶一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造学生会等学生自主管理平台、安排每周校园值周卫生小天使等。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特殊时间节点的德育需要,形成了成熟的德育活动模式,开展如五四青年节宣誓、高考百日誓师、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远足研学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激励学生坚定理想,磨炼身心,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德育兼具的教育理念,使得大冶一中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在品德上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一世纪春风化雨,桃李满园;数代人潜心耕耘,立德树人。无愧古邑铜都的文化名片、荆楚大地的教育明珠!这是百年的一中,也是青春的一中,步入新时代,展望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冶一中必将传承开拓、砥砺奋进,书写更为绚丽壮美的盛世华章!

责编丨张  敏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