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博物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更宛如一座可供市民休憩的城市文化客厅;咖啡馆,不仅是弥漫着浓郁香气和悠然节奏的温馨空间,也是浓缩了城市历史的一隅。而开设在博物馆内的咖啡馆,不仅拥有优越的“硬件”环境加持,更以特色饮品等“软件”元素增色,咖啡的香气,使得博物馆蜕变成为更加多元、开放的文化休闲胜地。
熔古铸今的文化咖啡空间
7月8日,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旁,一座造型似古代冶炼炉的咖啡馆正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地,咖啡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味觉之旅。
山顶咖啡馆造型
走进山顶咖啡馆内,只见馆内土黄色的墙面安放着古铜色的置物架,整齐地摆放着特色产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吧台墙面投影装置,实时变幻展示着古铜矿开采场景与现代咖啡烘焙过程的艺术化影像,让游客在品尝咖啡时,自然沉浸于三千年矿冶文明与现代生活美学的对话之中。
山顶咖啡馆
这座建筑不仅在外形上呼应了古铜矿遗址的文化风貌,更在细节处尽显匠心。“山顶咖啡的设计理念与我们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文化风貌相适配,其外形是一座冶炼炉,正对应《庄子》中‘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一语,古代冶炼工艺与现代咖啡烘焙技术异曲同工,都有革故鼎新之意。”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宣教科工作人员徐汇沣介绍,其内饰围绕各种青铜元素打造,与铜绿山的千年矿冶历史一脉相承,富有现代气息,更具文化气韵。
“第一次走进这个咖啡馆,就被它的设计震撼了。”来自武汉的游客冯女士赞叹道,坐在这样的环境里喝咖啡,窗外是绵延数千年的古矿遗址,手中的咖啡突然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特色咖啡杯
咖啡馆的镇店之宝当属“铜炉咖啡”。山顶咖啡店长冯琼介绍,推出的“铜炉咖啡”是将饮品与文化藏品相结合,杯子的花纹图案还原了馆内青铜器的经典纹样,让游客在品尝时也能感受历史韵味。
更令人期待的是咖啡馆未来的创新计划。据冯琼透露,咖啡馆不仅研发了以青铜文化为灵感的系列饮品,未来可能还会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例如以采矿工具为造型的咖啡勺,还有结合矿石纹理的甜品,游客从味觉到触觉,都能感受到三千年矿冶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自己咖啡品牌的风格。
以咖会友带动博物馆旅游新体验
咖啡馆的运营为博物馆打开了更多可能性,成为连接各项活动的纽带,而这些联动活动也让博物馆的旅游体验从单一的参观展览,升级为多维度的文化享受,使得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更加生动和有效。
“在网上看到这个咖啡馆开在遗址上面,感觉蛮有意思的,就想过来看看,来了后被博物馆深深吸引,在这里待了一整天。”大学生刘洁对这种新型文化体验方式赞赏道,“站在这里,看着脚下的古矿坑,再看看手中的咖啡,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三千年炉火不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可感。”
咖啡馆供游客休憩
近期像刘洁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在沉浸式影像厅体验完古代矿工的工作场景,观看完《因为青铜》舞台剧后,再到咖啡馆品尝一杯“铜炉咖啡”回味剧情,因此咖啡馆巧妙地成了博物馆展览的延伸,将文化体验从展柜延伸到游客的生活中。这种跨界融合的模式,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铜绿山到处都有‘宝藏’,地下的‘宝藏’是有限的,为中国青铜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地上的‘宝藏’是无穷的,正在持续迸发出新的时代光芒。”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许娟表示,在国家、省、市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在传承和弘扬青铜文化的同时,更加“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活”起来为主线,以提升遗址保护质量和利用效益为中心,以传承和弘扬优秀青铜文化为基点,以活化利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抓手,在管理机构设置、基础设施建设、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宣传展示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游客拍照打卡
数据显示,自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已接待大中小院校学生参观研学百余场,接待全国各地游客80余万人次,已然成为大冶文旅的新地标。
“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咖啡’的模式,用咖啡、文创这类年轻人喜爱的载体,打破传统单一的观展模式,让文物更生动,让游客更愿意留下来,提升参观体验感,也是‘文旅商’融合的实践,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结合博物馆研学,辐射更多群体从观展到参与,呈现博物馆更多打开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文化与生活的桥梁。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