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李尚书 通讯员 袁典)8月15日,2025年“ 数据要素×”大赛湖北分赛城市治理赛道决赛圆满落幕。此次赛事中,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湖北鄂东数字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 “大冶市智慧农房全过程数字化平台”项目,从全省28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 荣获二等奖。
该项目不仅是“大冶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底座 ”的典型应用成果,更是我市数据治理工作下沉至村级层面的鲜活实践案例,标志着我市正式迈入以数据要素重构产业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农房审批建设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协同、多层级联动、多主体参与。长期以来,传统农房规划建设管理模式面临诸多痛点。一方面,宅基地管理不规范、监管执法力度薄弱,导致农房建设过程中易出现违规问题;另一方面,危房动态监测不足、安全隐患监管缺位,给农户居住安全带来隐患;此外,各部门数据分散存储、标准规范不统一,难以形成管理合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农房管理效率。
针对这些难题,“大冶市智慧农房全过程数字化平台 ”项目精准聚焦农村建房审批、建设、监管三大核心场景,创新构建智慧农房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农房从宅基地申请、审批、建设到后续监管的全流程线上化管理,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向数字化、精细化、精准化方向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数字动力。
在审批效率提升上,项目创下全省首个农村标准地址流水生产线,为每一栋农房生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地址,从源头解决了农房地址混乱、信息不统一的问题。依托平台线上联合审批功能,宅基地申请办理时长从以往平均 30天大幅压缩至15天内,审批效率提升50%,切实为农户节省了时间成本,让农户办事更便捷。
在产业升级推动上,平台积极整合产业链资源,成功引入4家工业化供应商、1家合作银行、3支专业工匠团队以及46名认证工匠,构建起完善的装配式农房产业链。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降低农房建设成本约20%,还结合我市《农村装配式住宅奖补办法》,进一步引导农户选择装配式农房建设模式,既推动了农房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又帮助农户以更低成本建设高质量农房,实现 “降本提质”双赢。
在安全监管覆盖上,项目高度重视农房建设安全与存量农房安全监测,通过系统培训与严格考核,培育出 899名合格的乡村工匠,充实农村农房建设与监管力量。同时,将全市53万栋存量农房及正在修建中的农房全部纳入平台实时安全监管范围,真正实现农房安全监管全生命周期覆盖,为农户居住安全筑牢 “数字防线”。
一审:陈 雪 张立中
二审:李 丹 王丽霞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