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上长出“致富果”

©原创   09-29 10:14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 通讯员 周红胜)金秋时节,走进陈贵镇上罗村百果汇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亩猕猴桃种植园内藤蔓层叠,圆润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谁能想到,这片硕果累累的“金果园”,几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转变始于2015年,90后青年陈渴亮选择返乡创业,将这片黄土坡变成了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新引擎”。

在创业之初,品种选择成为关键。为找到最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的优质果种,陈渴亮带着上罗村的土壤样本,远赴湖北武汉、四川泸州等地考察,对比了十多个猕猴桃和橙子品种,最终选定红心猕猴桃和果冻橙作为主打产品。

“选对品种只是第一步,还要让果子‘有身份’。”陈渴亮介绍,合作社坚持绿色种植标准,肥料全部采用周边养殖场腐熟的牛粪、鸡粪,每亩地每年定量施用2000公斤,以保持土壤肥力;病虫害防治则完全摒弃农药,通过在果园中每隔10米架设一盏灭蚊灯,利用特定光波诱捕害虫,既环保又确保果品安全。

在销售方面,合作社探索出“线上拓市场、线下聚人气”的双轨模式。线上,一支3人直播团队每日准时开播,从果园实景展示到现场采摘试吃,主播们通过“捏硬度、看绒毛”等实用技巧,向网友直观呈现果品品质。2024年,线上销售额已突破2万斤,最远订单可送达广东。线下,每年9月举办的猕猴桃采摘季成为重头戏,合作社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提前预热,并在果园旁设置农家灶台,推出以散养土鸡和新鲜蔬菜为特色的农家宴,采摘季期间,日均接待游客200余人。

“今年合作社猕猴桃总产量预计达5万斤,采摘期可持续到10月底。”陈渴亮说。

产业的发展也让当地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种植园常年聘用20名固定工人,负责果树修剪、施肥、打包等工作,月薪2000元;采摘旺季还需临时招聘50多名村民,按每小时10元结算,多劳多得。

如今,百果汇果园不仅是当地的“网红打卡地”,更成为上罗村村民的“增收定心丸”。一颗小小的猕猴桃,串起了种植、销售、就业的完整产业链,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