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 通讯员 陈栋)金秋时节,铜都大地处处涌动着“拼”的热潮、“抢”的干劲、“进”的势头。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7.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黄石市1.8、1.0、0.2个百分点,发展韧性与活力持续凸显。
“拼”有成效 攻坚突破见真章
“拼”是我市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从项目建设现场到企业生产一线,处处可见攻坚克难的实干身影。
项目攻坚上,我市坚持“一月一签约、两月一开工、季度一拉练”,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27个项目达成“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目标,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始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
企业生产上,传统产业“拼”技改、新兴产业“拼”产能:华兴玻璃数字化车间通过工艺优化,生产成本下降2%,日产玻璃瓶突破350万只;长城汽车大冶基地前三季度总成下线接近3.5万辆,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16.2%。硬核攻坚下,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6和6.1个百分点,“拼”出了经济增长的加速度。
“抢”有亮点 把握机遇创优势
“抢”住机遇才能抢占先机,前三季度,我市精准把握政策、产业、资源多重机遇,收获发展新优势。
抢政策红利,深度融入武鄂黄黄都市圈建设,紧盯“两重”“两新”政策窗口,前三季度对上争取资金达11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91.6%。
抢产业风口,全面布局氢能未来产业,姜桥制氢工厂生产纯度达99.99%的高纯度氢;深地储氢能系统中试项目入国家试点;首批12辆氢能公交投入使用……初步构建起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抢要素保障,针对企业用地、用工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前三季度保障工业项目用地792.43亩,新增来“冶”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超4415人,帮助企业招工稳工7090人,“抢”出了要素支撑的强保障。
“进”有活力 动能转换开新局
“进”的态势彰显发展活力,我市前三季度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民生改善上持续进阶,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产业进阶上,“3+2+X”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前三季度产值突破128亿元,同比增长90.4%;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深入推进,尖峰新型建材、东贝铸造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无人工厂”。
创新进阶上,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今年截至目前,“新科技18条”新增兑现奖补1962.9万元,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98家。
民生进阶上,经济发展红利加速惠及群众:前三季度新增城镇就业106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4.5%,较上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进”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一审:陈 雪 周春明
二审:李 丹 赵辅拥
三审:吴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