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冶中心县委的建立

04-14 16:28  

大冶县委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大冶的广大人民群众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清楚地看到:穷人要翻身解放,就必须跟着共产党走;必须拿起枪杆子,同国民党反动派、乡村中的地主豪绅们进行坚决的斗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1928年10月,一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群众地方武装——大冶县委手枪队(亦称盒子炮队)宣布成立了。队长余立金(后刘全三)、队员有彭济时、饶惠潭等20余人,常驻南山头。他们经常穿着长袍,腰藏手枪,在南山附近的各个村庄活动。手枪队开始只有阳大县委时期保存下来的两支手枪,后由在武汉读书的黄梅卿用手风琴作掩护弄回两支手枪,最后发展到10余支手枪。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冶县有工人革命运动的深厚基础,所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10月17日,党中央在“通告第六十九号”特意指示:大冶是湖北的4个(即武汉三镇、大冶、孝感、宣河)最重要的中心区之一。此通告还明确规定:在创造无产阶级的党和其主要路线时,要特别注意工作中心及党的力量集中。此后,湖北省委根据这一精神,先后派吴致民、曹大骏到以大冶为中心的鄂东地区巡视,了解下级党组织的生活和群众工作的实际,使上级指导能正确而且合乎实际,传到下级党组织。因此,省委巡视员吴致民、曹大骏曾多次向党中央、省委写出书面报告,要求健全大冶县的地方党组织,请多派能做政治、军事、党务、工运、农运、文字各种工作人才来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组建,中共大冶县委由徐策、全省吾、刘海山、左恺民、段林森等人组成。徐策任书记,全省吾为组织部长,刘海山为宣传部长兼秘书,其余为委员。到1929年初,大冶县各地党的组织普遍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广大人民群众都积极行动起来要求参加革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929年春,鄂东之阳新、大冶、鄂城、黄梅、广济、薪春、圻水、通山等县党的组织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形势发展要求党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统一鄂东各县的指挥。由于湖北省委屡遭破坏,鄂东各县党组织与省委均已失去联系,而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同年2月,吴致民回省委汇报后第二次来到大冶,口头传达了中央指示:“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在鄂东成立中心县委,而鄂东各县的工作,应以大冶为主,深入开展大冶黄石港、石灰窑等工矿区的工作。”根据中央的指示,吴致民等在阳新县委的基础上扩大成立了大冶中心县委,书记吴致民,委员有:组织部长项充如,宣传部长刘海山,秘书长刘溪三(又名刘恒贞),农委曹玉阶,巡视员曹大骏,大冶县委书记徐宁甲,通山县委书记叶金波、红五军第五纵队政委何长工等。大冶中心县委领导大冶、阳新、通山、鄂城、咸宁、黄梅、广济、薪春、圻水等县的党务工作,机关设在大冶南山头金公祠。

大冶中心县委建立后,它把鄂东南地区的革命力量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向反动派猛烈冲击。

根据当时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局面已形成,原驻大冶、阳新一带的敌十九路军胡宗铎被调走,出现了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时机。大冶中心县委决定把“四抗”斗争与武装斗争结合起来,把由打土豪、抗租抗债,发展为开展农村游击战争,夺取敌人的武装以武装工农。

1929年6月,大冶中心县委在南山头金公祠召开会议作出了暴动总计划,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肃清阳大两县的反动武装。暴动计划作出后,即由吴致民主持在南山头金公祠召开大冶、阳新、通山、圻水、鄂城、咸宁等县120余人参加的党的代表大会。大冶出席会议的代表有黄梅卿、段华峰、余致力、胡汉元、邹永丰等40余人。党代会上各县代表们分析了当时各县的斗争形势、讨论了中心县委提出的暴动计划;大冶、阳新两县代表提议立即行动起来,争取用3天的时间肃清阳、大两县的反动武装。会议原计划开7天。当会议进行到最后的紧要阶段时,传来了万云山、刘钦臣、陈传道3同志被刘仁八常练队杀害的噩耗,于是提前结束了会议。暴动如火上加油,以排山倒海之势迅即爆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