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 高喜明 通讯员 王勇 卢丽君 实习生 李欣怡)6月28日上午,一辆白色氢能重卡驶入潜江服务区加氢站。司机吴师傅推开车门,笑容满面地与加氢站工作人员打招呼。“以前开柴油车,加油时满是刺鼻味道,尾气还冒黑烟。现在换了氢能重卡,加氢又快又干净,跑在路上一点污染都没有,排放的都是水。”他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零排放的氢能,是真正的清洁能源。武汉都市圈积极布局氢能源赛道,已形成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完整的产业链条。
湖北交投工作人员在为氢能运输车加注氦气
县级市实现氢能自给自足
6月25日,大冶33路公交司机曹师傅将车开进了大冶东综合能源站。工作人员对车辆型号、氢气容量核对无误后,将加氢枪插入车辆加氢口。仅3分钟后,“喝”饱了氢气的公交车就驶离能源站。加气站机器显示,此次加气量为12.15千克。
“加一次气用2天,能跑300多公里。”曹师傅说,加氢和加油的时间差不多,既清洁又方便。
大冶姜桥制氢厂
据中石化大冶交投能源有限公司大冶东综合能源站站长陈绪江介绍,该站于今年4月11日投入使用,主要服务大冶地区投用的12台氢能公交车、5台氢能重卡和8台厢式货车。“我们的氢气来源于姜桥制氢厂,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后期将在黄石奥体大道、大冶市金山店镇各布局一座加氢站。”陈绪江说,氢能非常适合物流卡车,政府希望通过布局加氢站,将武汉的物流线路延伸到黄石。
随着大冶东综合能源站的投用,大冶市已成功实现氢能制储加用一体化的初步闭环运营。
走进大冶市金湖街道姜桥制氢工厂,电解槽里光伏发电的绿色电能正将水电解成纯度达99.99%的氢气。“我们今年3月29日开始制氢,现在每小时产量达3200标方,目前生产的氢气主要送到大冶东综合能源站。”项目总监刘圣民说。
姜桥制氢厂三面环山,门前就是姜桥水库。厂区外面的山坡上,工人们正在吊装太阳能光伏板。刘圣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是姜桥制氢厂的配套项目,今后制氢厂将用光伏发电生产,真正实现绿电绿氢。
同样与姜桥制氢厂配套的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岩洞氢储能系统已于2024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标志着国内岩洞储氢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这也是全国首个岩洞储氢技术科研中试项目,曾经的废弃矿山,将变身为“氢能仓库”。
以武汉为中心打造“氢能走廊”
在武汉都市圈,武汉是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
位于武汉的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氢燃料电池研发和生产基地。东风商用车旗下的氢燃料产品已涵盖牵引车、工程车、环卫车等多种品类,可在钢厂、港口、快递快运、城际配送等多个场景应用。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及电堆、系统等装备,氢气供应、加氢站及制氢工厂运营等氢气服务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体系。
氢能产业链分为上游制取(制备—储运—加注)、中游燃料动力电池系统和下游应用三个关键环节,而加氢站是连接上游制、储、运环节与下游应用市场的枢纽。
湖北交投充分发挥场景优势,依托高速服务区建成5座加氢站,联合安捷物流组建安捷楚道供应链有限公司,购置200台49吨东风氢燃料电池重卡(首批投用30台),创新打造出“汉宜”高速氢能示范线。
“汉宜”高速氢能示范线以武汉为中心,辐射沿线的武汉、仙桃、潜江、荆州、枝江、宜昌6个地市,形成横跨长江经济带的干线物流运输走廊。自2024年3月30日正式投营以来,累计消纳氢气160余吨,安全行驶里程突破160万公里,实现减碳超1600吨,约相当于8.9万棵树一年二氧化碳吸收总量。其中,潜江服务区加氢站多次单日加氢量达500千克,达到设计峰值,被评为“2024年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案例”和“2024年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典型示范案例”。
氢能物流辐射范围持续拓展
今年3月31日,李师傅驾驶豫A03839F氢能重卡,顺利完成武汉至郑州1200公里往返运输任务,标志着湖北交投楚天高速打造的“鄂豫氢走廊”干线物流通道开通。
大冶12台33路公交车
湖北至郑州氢能运输线,经过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港澳高速公路,是我省最繁忙的货运通道。物流车辆在武汉加氢后,在京港澳高速河南驻马店服务区补能后,继续开行至郑州。“经过大量数据采集及深入分析,对车辆进行多方优化,车辆续航实现大幅增长,为南北跨省运输提供保障。”湖北交投楚天高速相关负责人说。
“氢能卡车安静平稳、操控轻便,同样到成都,往返近2600公里跑下来,相比驾驶燃油车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四川成都返回武汉的安捷楚道氢能卡车司机袁师傅说。
以“汉宜”示范线为基底,湖北交投持续拓展氢能物流辐射范围,推动干线运输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延伸,成功打通“鄂川渝”“鄂豫”两条氢走廊,实现“长江氢走廊”与“中原氢都”(河南)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横跨华中地区的绿色物流大动脉。截至目前,“鄂川渝”氢走廊累计往返满载运输300余车次,“鄂豫”氢走廊完成100余车次,有效验证了跨区域氢能运输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湖北交投有关负责人介绍,立足湖北“九州通衢”区位优势,湖北交投将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在恩施、孝感、襄阳、黄冈等地新增加氢站点,重点推进“沪汉蓉”(东接上海)、“京港澳”(北达北京、南抵广州)、“汉襄十”(武汉至襄阳、十堰)三条主干氢走廊建设,让武汉都市圈连接五大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打造全国氢能流通核心枢纽。
湖北至郑州氢能运输线,经过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港澳高速公路,是我省最繁忙的货运通道。物流车辆在武汉加氢后,在京港澳高速河南驻马店服务区补能后,继续开行至郑州。“经过大量数据采集及深入分析,对车辆进行多方优化,车辆续航实现大幅增长,为南北跨省运输提供保障。”湖北交投楚天高速相关负责人说。
“氢能卡车安静平稳、操控轻便,同样到成都,往返近2600公里跑下来,相比驾驶燃油车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四川成都返回武汉的安捷楚道氢能卡车司机袁师傅说。
以“汉宜”示范线为基底,湖北交投持续拓展氢能物流辐射范围,推动干线运输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延伸,成功打通“鄂川渝”“鄂豫”两条氢走廊,实现“长江氢走廊”与“中原氢都”(河南)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横跨华中地区的绿色物流大动脉。截至目前,“鄂川渝”氢走廊累计往返满载运输300余车次,“鄂豫”氢走廊完成100余车次,有效验证了跨区域氢能运输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湖北交投有关负责人介绍,立足湖北“九州通衢”区位优势,湖北交投将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在恩施、孝感、襄阳、黄冈等地新增加氢站点,重点推进“沪汉蓉”(东接上海)、“京港澳”(北达北京、南抵广州)、“汉襄十”(武汉至襄阳、十堰)三条主干氢走廊建设,让武汉都市圈连接五大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打造全国氢能流通核心枢纽。
一审:陈 雪 黄铃涵(实习生)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