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城乡融合】科技赋能 甲鱼住上“恒温房”——探秘黄金湖甲鱼的成长密码(二)

©原创   09-22 10:44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陈婷 通讯员 左雄飞)金秋时节,当其他水产品开始放缓生长节奏时,大冶的甲鱼为何依然活力四射?当传统养殖还在看天吃饭时,这里的甲鱼为何能四季如夏般茁壮成长?当大多数农户还在为病害困扰时,这里的养殖户为何能稳获丰收?答案就藏在湖北富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渔公司)那些看似普通却内藏玄机的智能温棚里——一场融合科技创新与生态智慧的养殖革命,正让甲鱼产业焕发全新生命力!

富渔公司的甲鱼基地

智能温棚:甲鱼的“五星级家园”

在富渔公司养殖基地,甲鱼从一颗蛋到长成上市,享受的可是一条龙式的“五星级服务”。这趟“奢华”旅程的第一站,就是智能温棚孵化室。

一颗颗嫩白、圆润如汤圆的甲鱼蛋在这里被精心安放,接下来的40天里,它们将在30℃恒定温度中静静孕育。破壳而出的“甲鱼宝宝”仅有一克多重,娇弱得很,立刻就被移送到“婴儿房”——第六代恒温大棚。

孵化甲鱼蛋

大棚采用的不是过去烧锅炉的土办法,而是更环保、更聪明的地热循环加温系统。密密麻麻的管道铺在池底,像家里的地暖一样,悄无声息地将池水温度精准拿捏在30℃左右,湿度也是全自动调控。这套系统不仅省了人力,更关键的是节能环保。

“住”只是基础,“吃”和“呼吸”更是讲究。饵料投喂、水质调节、消毒防病,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全是精细活。大棚里还配备了全自动增氧设备,一天该增氧几次、每次增多少,机器自己就能判断和完成,确保小家伙们时刻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自动增氧

在这种优越的环境里,甲鱼宝宝们长得快。“一般来说,8个月左右能长到1斤半重。”富渔公司总经理乔建平介绍。这时,它们就有了两个选择:要么根据市场行情“毕业出道”,被直接出售;要么就择优选拔,转入外塘进行生态培育,继续提升品质和附加值。

这一切精心安排,都是为了确保最终上市的每一只甲鱼,都是品质过硬的“优等生”。

甲鱼苗

科技赋能:给甲鱼做个“基因解码”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为了培育出更优质的甲鱼品种,8月6日,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湖北黄金湖甲鱼产业技术农业科学研究有限公司”和“大冶市黄金湖甲鱼水产研究所”,打造“黄金湖甲鱼”科技创新平台。与此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还特意邀请了省内外多位水产养殖专家,组建一支专业研发团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这支研究团队可不是摆样子的,他们要从甲鱼品种培育、养殖技术,一直研究到深加工技术。最近还有个大手笔——市农发集团找来了中国水产科学院的权威专家,一起破解“圆边黑花鳖”的病害难题。

“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咱们要先给甲鱼建个‘病原库’。”研究员张堂林介绍,他们要分析各种病害的发生规律,研发快速检测技术,还要构建绿色安全的防控体系。说白了,就是要用科技手段让甲鱼少生病、长得壮。这项研究一旦成功,养殖户就能提前发现病害,再也不用盲目投药了。

投喂甲鱼

“我们要用科技的力量,让甲鱼养殖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环保。”市农发集团负责人尹义军表示,通过科技创新,不仅要让养殖户增收致富,更要让消费者吃到更安全、更优质的黄金湖甲鱼。

鱼鳖共生:池塘里的“致富经”

在大冶市能帅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塘边,负责人王能帅正在塘边忙活。表面看来,他这51亩鱼塘与其他鱼塘别无二致,水下却藏着一个“致富秘密”——这里不仅养殖着黄鱼、鲈鱼等传统品种,还在水下悄然混养了3000斤圆边黑花甲鱼。

“我以前是专门养鱼的,后来看到富渔公司的甲鱼养殖效益不错,就在他们的指导下尝试混养。”王能帅笑着说,他在富渔公司引进了优质甲鱼苗,按每亩80尾的科学密度进行混养。

没想到这一试,试出了甜头。“这个甲鱼品种挺好的,除去买苗,养护几乎无成本。”王能帅说,甲鱼会吃病鱼、死鱼,有效切断了鱼类病害的传播途径,减少了渔药使用;同时,甲鱼排泄物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进而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降低了饲料成本。“一水两用、一塘双收”的这种混养模式,让他每亩预计能多挣2000元。

分拣甲鱼

从智能温棚里的恒温环境,到专家团队的科技赋能,再到池塘里的生态混养,科技让传统的甲鱼养殖“爬”出了新路子,我市甲鱼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华丽蜕变,让祖祖辈辈的养殖方式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

相关阅读